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血性黄疸是什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溶血性黄疸是什么引起的
a******W 2021-07-06 10:50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黄疸可能是由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药物因素、感染性溶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其更易被破坏。这会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间接胆红素增加,进而引起溶血性黄疸。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常采用输血、脾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出现溶血性黄疸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环磷酰胺等。
3.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主要是因为母亲与胎儿之间存在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发的疾病。通常需要换血疗法来纠正贫血和低血糖状态,同时监测并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干扰红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溶血现象发生。如果确定为药物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感染性溶血
感染性溶血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在感染过程中,病毒或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会损害红细胞,导致溶血性黄疸。感染性溶血的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例如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者。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肝功能测试、尿液分析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等检查。
2024-02-21 12:3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常见检查: 血清间接胆红素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积液纤维结合蛋白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婴幼儿健康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血液、儿科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依木兰硫唑嘌呤片
本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应,例如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亦减少肾移植受者对皮质激素的需求。本药也可单独使用于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自体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顽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