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儿童尿床> 儿童尿床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尿床可能是因为遗尿症、膀胱功能发育不全、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等病因导致的。由于儿童尿床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带孩子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孩子仍无法自主控制排尿,可能与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抑制功能减弱有关。这会导致夜间睡眠时膀胱充盈刺激未达到觉醒阈值而出现尿床。可遵医嘱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减少夜间尿量,从而改善遗尿症状。
2.膀胱功能发育不全
膀胱功能发育不全是由于神经系统或肌肉发育异常导致膀胱容量减小、储尿能力降低,使患儿难以控制排尿时间。表现为夜间尿床且白天尿频、尿急等症状。可以考虑生物反馈疗法来训练孩子的盆底肌和逼尿肌的功能,以增强膀胱的储尿能力和控制排尿的能力。
3.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损伤导致的排尿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影响了膀胱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尿意感丧失、尿流变弱或中断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如果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膀胱扩大术、膀胱颈切开术等。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渗透性利尿,进而增加尿液排出量,长时间的尿多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继而导致尿床的发生。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尿床,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或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会影响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浓缩障碍,夜间饮水过多或膀胱容量减少时易发生尿床。该病通常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并监测下使用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相关药物,例如去氨加压素片、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等。
建议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睡前限制液体摄入量,以减少夜间的尿床次数。必要时,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及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4-02-11 10:1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源性膀胱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