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稳定性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的区别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的区别

发病时间:不清楚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的区别

补充说明: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的区别

a******W 2021-07-11 00:15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疼痛 情绪激动 胸骨 心前区 上肢 烧灼感 压榨性疼痛 阿司匹林 手术 心肌梗死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区别主要在于发作诱因、持续时间、疼痛表现、发作频率、治疗方式等。

1、发作诱因

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作,而稳定性心绞痛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后等情况下发作。

2、持续时间

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持续15分钟以上,而稳定性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

3、疼痛表现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常有变动,可为胸骨后、心前区、上肢、下颌咽喉部等,一般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有时为烧灼感,有时为绞痛。而稳定性心绞痛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后等情况下发作,多为胸部压榨性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

4、发作频率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高,可能1个月内发作2-3次,也可能1天发作1次。而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低,可能1个月发作1次。

5、治疗方式

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必要时还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以免诱发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等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1-07-11 00: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发作后3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

适用药品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2.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2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3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2.4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5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2.6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

阿司匹林肠溶片

抑制下述情况时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至的心脏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 ;动脉血管的手术后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搭桥术,PTCA) ;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有前驱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

维U颠茄铝胶囊Ⅱ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烧灼感、胃痛及慢性胃炎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心绞痛。(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推荐医生更多

张然航 主治医师

提问

合肥心脑血管病医院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