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便血>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便血治疗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便血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便血治疗

补充说明: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便血治疗

a******W 2021-07-11 00:16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 便血 脾脏切除术 泼尼松 甲泼尼龙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出血 血栓形成 毛细血管 血管 再通 肠梗阻 外科手术 麻醉 脾肿大 贫血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伴发的便血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凝治疗、血小板输注、脾脏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便血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接受适当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如、甲泼尼龙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减轻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便血等症状。
2.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通常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使用。这些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降低自身免疫系统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的风险,从而减少出血发生概率。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主要是指应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会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抗凝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动性,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和再通,防止进一步出现肠梗阻等问题。
4.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存在血小板数量不足时,可通过血小板输注提高其浓度。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引起血小板计数下降;适量提升血小板水平有助于止血功能恢复稳定状态。
5.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执行,旨在移除患者的脾脏。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可能伴随有脾肿大和血细胞破坏,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切除后可以减轻贫血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在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伴便血的情况下,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黏膜损伤。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康复。

2024-02-26 08: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便血 (清血,圊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除消化道疾励卜便血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

  • 症状起因:一、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 常见于痔、肛裂、肛瘦。 2、直肠疾病 1)直肠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直肠结核。 2)直肠肿瘤 直肠息肉、直肠乳头状瘤。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人直肠。 3)直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异物、器械检查或活检等导致的损伤出血。 3、结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克罗恩病、慈室炎与慈室溃疡。 2)肿瘤 结肠癌、结肠息肉病。 4、小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慈室炎与慈室溃疡0rohn病、肠结核、肠伤寒。 2)肿瘤 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肠类癌、癌、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血管瘤。 二、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脉血栓形成、肠套叠、肠扭转、血管畸形等。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减 少性紫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 可能疾病: 大肠癌 结肠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肝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