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肾性骨病治疗
补充说明:肾性骨病治疗
a******W 2021-07-11 00:3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肾性骨病的治疗可能包括补钙、维生素D补充、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抑制剂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应立即就医。
1.补钙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高钙食品或钙补充剂来进行。此措施有助于提高血钙水平,缓解低血钙引起的症状如抽搐、心律失常等;适用于因肾功能衰竭导致的继发性甲旁亢引起的相关症状。
2.维生素D补充
通过口服维生素D制剂来增加体内维生素D含量。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以及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从而纠正低血钙症;对于改善肾性骨病患者骨骼健康有益。
3.磷结合剂
通过口服含有铝、钙、铁等元素的磷结合剂来降低血液中磷酸盐浓度。这些元素可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减少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适合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磷血症及相应并发症如皮肤瘙痒、血管钙化等。
4.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
通过调节机体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影响钙磷代谢和骨骼矿化过程。这类药物能增强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其吸收;适用于治疗肾性骨病伴随的低血钙问题。
5.甲状旁腺激素抑制剂
通过抑制PTH分泌来降低血清钙水平。该药作用于PTH受体,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并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可用于治疗由高钙血症引发的肾性骨病相关症状。
在治疗肾性骨病时,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钙、磷和镁的水平,以预防潜在的电解质紊乱。同时,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也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2024-02-25 14:0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异常减低。但由于临床上一般仅测定总钙,故总钙水平低于正常也称为低钙血症。血总钙降低可在低蛋白质血症时出现,并不一定反映离子钙的降低,因此血钙降低不一定和离子钙降低一致,但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一般指游离钙低于正常值。酸中毒或低蛋白血症时仅有蛋白结合钙降低;反之,碱中毒或高蛋白血症时,游离钙虽降低,但蛋白结合钙增高,故血清钙仍可正常。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