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脊髓性肌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脊髓性肌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2021-07-11 00: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脊髓性肌萎缩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脊柱侧弯、脊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家族性,少数为散发。如果患者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脊髓性肌萎缩,则子女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概率会比较高。
2、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一种脊柱畸形。脊柱侧弯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脊髓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脊髓性肌萎缩。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压迫、损伤,会导致四肢、躯干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尿潴留等。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脊髓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脊髓性肌萎缩。
脊髓性肌萎缩还可能与营养不良、肌肉病变、中毒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8-31 16:3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脊髓性肌肉萎缩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这是因为脊髓前角活动神经元的退化,造成病患近端肌肉的对称性、选择性萎缩和虚弱,最后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致命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第二种观点:它归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发率为1/6000~1/10000。
2021-07-11 04:13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首先由Werdnig(1891)和Hoffmann(1893)报道,故又称Werdnig-Hoffmann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病变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型:Ⅰ~Ⅲ型称为儿童型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群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20~30岁以上起病的SMA,归为第Ⅳ型,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显性和X连锁隐性等不同遗传方式,其群体发病率约为0.32/10000。由于存在各种临床和遗传学方面的特点,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应从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分出,成为一组独立疾病。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益心通脉颗粒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强心。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动脉硬化、心跳过速、心脑供血不足、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早搏、房颤、呼吸困难、乏力、心脏偷停、风心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