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治疗气促气短
补充说明:中医治疗气促气短
a******W 2021-07-11 00: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医治疗气促气短可以考虑中药调理、穴位针灸、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中药调理
通过服用具有补肺益气、健脾化湿功效的中药方剂来缓解气促气短的症状。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肺脏功能,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的现象。
2.穴位针灸
选择特定经络上的穴位进行电针刺激,通常每次治疗持续30-60分钟。此方法可增强体内气血流通,有助于舒缓呼吸系统压力,对于因肺虚导致的气促有良好效果。
3.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吸附于人体表面,在特定部位形成局部淤血,一般每次治疗时间约15-30分钟。此法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状态,对于缓解由气滞引起的胸闷、气促等症状有益处。
4.艾灸疗法
将点燃的艾条悬置于选定穴位上方,使温热感均匀渗透至体内,每次治疗时长依患者耐受程度而定。艾灸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对因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气促等情况有所帮助。
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及脉诊,排除禁忌证并制定个体化方案。此外,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利于辅助病情恢复。
2024-01-21 13:3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气促,证名。呼吸短促。因邪、水饮等所致。《类证治裁·喘症》谓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其证有二:一属支饮,证见短气有微饮,治宜苓桂术甘汤、肾气汤等方。一属气虚,证见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倍人参,加白芍。若失血后阴火上乘,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废者,生脉散加当归、黄芪、生地。
症状起因:因邪、水饮等所致。
可能疾病: 小儿休克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肺衰 韦格纳肉芽肿性巩膜炎
就诊科室:呼吸、儿科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