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红细胞偏低> 红细胞偏低和血小板偏低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2)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红细胞偏低和血小板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贫血。铁是合成血红素的重要原料,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时,会导致红细胞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口服补铁药物可用于纠正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红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DNA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是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例如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症,其发生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产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环孢素A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等症状。骨髓内造血组织出现病态纤维化,导致造血微环境改变,进一步干扰了正常的造血过程。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靶向治疗,如应用阿扎胞苷注射液、芦可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
5.放射性损伤
放射线能够直接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干细胞受到损伤甚至死亡,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放射性损伤通常需要针对辐射暴露程度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包括密切监测血液学参数以及考虑输血支持。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评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还需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骨髓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血液疾病。

2024-04-11 12:46

举报

朱福民 主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在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在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擅长普外科,骨外科,心血管科,脑血管疾病,呼吸科,神经科,消化科,常见疾病以及急诊疾病的相关检查治疗急诊急救。

提问

红细胞偏低和血小板偏低是因为造血功能异常造成的。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普通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较低。如果感冒或服用消炎止痛药,可能会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此时,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都很低。如果是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正常造血功能遭到破坏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等一系列症状。

2021-09-17 14: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红细胞偏低

红细胞偏低是患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 症状起因:红细胞偏低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正常新生儿血容量约为85mlkg,血红蛋白约190gL。新生儿期体内总铁量的75%以上在血红蛋白中,约15%~20%储存在网状内皮系统,合成肌红蛋白的量很少。酶中的铁不过数毫克。因此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倒举一个3.3kg的新生儿与一个1.5kg的早产婴比较,其体内总铁量相差120mg。正常新生儿其体内铁的含量约70mgdl,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生后生理性溶血所放出的铁储存在网状内皮细胞,加上储存铁足够生后体重增长1倍的应用。故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或双胎中的一胎儿输血给另一胎儿,以及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胆带结扎等情况(脐带结扎延迟的,可使新生儿多得75ml血或40mg铁),都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因为胎盘可将血清铁含量低的母体内的铁运送到血清欠浓度高的胎儿体中,无论母亲缺铁与否,或饮食的质量如何,输入用同位素标记的铁后,约有10%的铁进入胎儿体内。故出生时,无论母亲有无贫血,新生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的浓度并无明显差别,与母亲的血红蛋白并不成比例。即使母亲患中或重茺贫血,婴儿的血清铁蛋白仍可在正常范围内。2、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早产婴增加更快,1岁可增加6倍。若初生地血蛋白为19gdl。至4.5~5个月时降至11gdl左右,此时仅动用储存的铁即可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早产儿则不同,其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正常婴儿体重增加1倍,保持血红蛋白于11gdl,其体内储存的铁是足够用的。所以在体重增长1倍以前,若有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必须寻找其他原因。3、饮食缺铁: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0.5~1.0mgL,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别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和完,即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根据北京儿童医院39例小细胞贫血的病因调查,65%为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者都未及时添加辅食。较大儿童每因次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4、长期少量失血:正常人体内储存的铁,为人体总铁量的30%,如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虽不额外补充铁剂,也能迅速恢复,不致发生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时,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由于生长迅速,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扩充,好使小量的慢性失血,也能导致贫血。近年来发现,每日以大量(1L)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喂养的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此类患儿血中可发现抗鲜牛乳中不耐热蛋白的抗体。也有人认为肠道失血与食入未经煮沸的鲜牛乳的量有关,2~12个月的婴儿若每日摄入鲜牛奶总量不超过1L,(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失血现象即可减少。常见的慢性失血还可由于胃肠道畸形、膈疝、息肉、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钩虫病、鼻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少女月经过多等原因。5、其他原因: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 可能疾病:贫血  视网膜病变  绦虫病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 常见检查: 红细胞烯醇化酶  RDW  红细胞体积指数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寿命  红细胞生成素  

  • 就诊科室:血液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