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补充说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a******W 2021-07-11 00:15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感染性休克、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长期血液透析等病因引起,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由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后天因素导致凝血因子减少,使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发生出血。这些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等。
2.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抗感染治疗是关键,需针对不同病原体选用相应抗生素,如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3.严重外伤
严重外伤会引起广泛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释放出促凝物质,刺激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对于严重外伤患者,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包括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等,同时积极抗纤溶治疗,防止继发性纤溶亢进,常用药物有氨甲苯酸注射液、注射用抑肽酶等。
4.大面积烧伤
大面积烧伤时,皮肤受损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强,促进凝血过程;同时,烧伤部位的坏死组织也含有促凝物质,进一步加重了凝血过程。治疗大面积烧伤的关键在于早期清创、预防感染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防治感染。
5.长期血液透析
长期血液透析可能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增多,从而诱发DIC。DIC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管理,可能涉及调整透析方案,如缩短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率,以减少凝血因子的损失。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凝血因子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常规、D-二聚体检测、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并指导后续治疗。
2024-03-04 04: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生脉注射液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