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补充说明: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a******W 2021-07-11 00: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溶血病、母乳喂养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了肝脏处理能力,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增多。可通过光疗进行治疗,如使用间断照射蓝光的方式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2.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
当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时,会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被转化成胆汁排出体外,进而引起胆红素浓度升高。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以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红素代谢。
3.胆汁排泄障碍
如果胆汁排泄受阻,则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可以考虑应用熊去氧胆酸片来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4.先天性溶血病
遗传性或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酶缺乏等均可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提前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入血所致。如果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可能需要通过脾切除术来减少红细胞破坏。
5.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新生儿小肠中水解胆红素形成游离胆红素,其分子量较小,故容易被小肠黏膜吸收。对于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
建议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脏和胆囊的情况。
2024-02-07 23:3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