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心胸外科> 膈下感染> 膈下感染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膈下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营养支持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经皮穿刺引流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以消灭引起膈下感染的细菌。此措施针对由细菌引起的膈下感染,旨在消除病原体,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腹腔引流
腹腔引流通常在手术下进行,在感染区域放置引流管连接于负压袋,持续引流出积液或气体。该措施有助于降低腹内压力、减少炎症介质扩散及促进脓液排出;对于缓解膈下感染所致的腹部不适有积极作用。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高蛋白饮食或肠外营养,以满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营养需求。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机体修复受损组织、增强免疫力对抗感染;可辅助改善因膈下感染导致的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问题。
4.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一根硅胶管一端放入胸膜腔内,另一端连接水封瓶,使气体只能进不能出的一种方法。该技术主要用于肺部术后恢复期管理以及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使用时需监测引流量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发生。
5.经皮穿刺引流术
经皮穿刺引流术是在影像引导下利用细针或粗针插入至感染处进行液体抽取。此法适合用于观察性抽吸或暂时性减压目的。施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防二次感染发生。
膈下感染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内压力,加重感染。同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4-01-22 02: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膈下感染

膈下脓肿为继发性感染,其部位与原发病有关。凡位于膈肌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区域中的局限性积脓统称为膈下脓肿(subphrenic abscess)。右肝上后间隙脓肿最为多见,其原因与淋巴流向及呼吸运动影响有关,腹腔此间隙内的腹内压最低。其次为右肝下间隙及右肝上前间隙脓肿,左侧的膈下脓肿相对少见。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膈下腹膜淋巴网丰富,故感染易于引向膈下,膈下脓肿可以因体内任何部位的感染而继发。大部分为腹腔脓性感染的并发症。常见于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肝胆等的急性炎症,这些常并发右膈下感染。引起脓肿的病原菌多数来自胃肠道,其中大肠杆菌,厌氧菌的感染约占40%,链球菌的感染占40%,葡萄球菌感染约占20%。但多数是混合性感染。其脓肿形成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器官来源。1.左膈下脓肿多因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或分流、断流手术后,脾区渗液、渗血、细菌感染;或者胃癌根治术、胃肠外伤,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部肿瘤手术后左膈下间隙积液、积脓;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非手术或手术引流后。2.右膈下脓肿多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肝癌、肝脓肿和肝胆外伤手术后,胆道、胆囊手术后,十二指肠、胃手术后污染、感染、脓液、渗液、胆汁、肠液积聚于肝上、肝下间隙,形成包裹性脓肿;也有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或胃肠外伤所引致。(二)发病机制1.病人平卧时膈下部位最低,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的脓液易积聚此处。细菌亦可由门静脉和淋巴系统到达膈下。脓肿形成之前,先有膈下炎症阶段,约70%急性腹膜炎的病人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腹腔内的脓液可被完全吸收,30%的病人发生局限性脓肿。2.小的膈下脓肿经非手术治疗可被吸收。较大的脓肿,可因长期感染使身体消耗以至衰竭,死亡率甚高。膈下感染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或经淋巴途径蔓延到胸腔引起胸膜炎;亦可穿入胸腔引起脓胸。个别的可穿透结肠形成内瘘而“自家”引流。也有因脓肿腐蚀消化道管壁而引起消化道反复出血、肠瘘或胃瘘者。如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低下可发生脓毒血症。

  • 可能疾病:胃溃疡  

  • 常见检查: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 就诊科室:心胸

推荐医生更多

梅运清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