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补充说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a******W 2021-07-11 00: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氨甲苯酸 纤维蛋白溶解 出血倾向 高凝状态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可以采取抗纤溶治疗、抗凝治疗、补充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等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抗纤溶治疗
抗纤溶治疗通过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苯酸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活性,减少纤维蛋白分解,从而发挥止血作用。此措施适合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出血倾向。因为该病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微血栓,而抗纤溶治疗可稳定纤维蛋白凝块,防止进一步出血。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旨在阻断凝血因子活化,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抗凝治疗有助于控制继发性微血管栓塞。由于该疾病导致全身微血管广泛受损并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3.补充血小板
补充血小板是通过静脉注射血小板悬液的方式增加体内血小板数量,纠正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伴随血小板消耗性降低,此时提高血小板水平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异常。但需注意选择无菌操作且监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4.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将来自供体的浓缩血小板悬液快速输入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该措施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以防止过度出血。因为该疾病会导致血小板破坏加速,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减低,低于正常值50%以下。
5.血浆输注
血浆输注是指将健康人的新鲜冰冻血浆或去白细胞冷沉淀物缓慢地输给患者,以提供缺乏的凝血因子。该措施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现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因为该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或被消耗过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在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同时,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02-07 07:4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阿司匹林肠溶片
抑制下述情况时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至的心脏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 ;动脉血管的手术后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搭桥术,PTCA) ;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有前驱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