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神经外科> 海绵状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症状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症状包括局部肿块、异常皮肤颜色、颅内压增高、运动障碍和癫痫发作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建议尽快就医以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1.局部肿块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由于毛细血管壁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其扩张形成的病变。这些异常的血管团在组织中形成局部膨出,形成可压缩性的囊性结构。肿块通常位于皮下组织或深部软组织,触感柔软,有时伴有波动感。
2.异常皮肤颜色
当海绵状血管畸形压迫到神经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血液流动和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色素沉着和分布,导致皮肤颜色改变。这种症状可能出现在任何受累区域,但常见于面部、颈部和头皮。
3.颅内压增高
如果海绵状血管畸形位于脑实质内部,则会直接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脑体积增大,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的现象。颅内压增高通常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4.运动障碍
当海绵状血管畸形侵犯周围神经时,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通常取决于受影响的神经类型和程度。
5.癫痫发作
当海绵状血管畸形发生破裂出血后,血肿刺激大脑皮层,诱发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以突然开始,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持续时间不一。
针对海绵状血管畸形,建议进行MRI、CT扫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手术切除、微波消融或放射治疗。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潜在的出血风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1-03 18: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颅内压增高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 可能疾病: 猪带绦虫病 硬脊膜脓肿 硬脑膜脓肿 肺炎球菌脑膜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智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倪少滨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徐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