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癔症> 癔症的病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癔症的病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感染因素、脑功能异常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癔症患者亲属中发生癔症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表明遗传可能参与了癔症的发生。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以早期识别并干预潜在的心理问题。
2.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调节障碍,从而增加患癔症的风险。针对此类病因,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调整对压力源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3.感染因素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等,其病程中的生理反应可能会诱发癔症样表现。针对这类原因引起的癔症,可以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氯丙嗪、硫必利等。
4.脑功能异常
脑功能异常包括脑损伤、脑炎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癔症样发作。针对这类病因,可以采取神经调节技术如生物反馈来改善脑功能状态。
5.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易发展为癔症。针对这类病因,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B6、叶酸等营养素,缓解不适症状。
除上述提及的原因外,还应关注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癔症的发生风险。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2023-12-30 17:1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癔症

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 )disorders]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解离症状又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转换症状又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是指病人将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以各种各样躯体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出现类似任何疾病的症状表现,故有人把癔症喻为“伟大的疾病”或“疾病模仿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暗示性强,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