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女性尿路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补充说明:女性尿路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1-07-11 00: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女性尿路结石多考虑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导致的,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去医院的泌尿外科进行检查,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在平时如果长期吃高钙高草酸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草酸钙含量增高,进而会导致尿路结石。建议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猕猴桃等,同时要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
2、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可能与肾结石合并存在,进而会导致输尿管出现结石的情况,在临床通常会出现腰腹部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进行缓解。
3、肾结石
肾结石可能是机体代谢异常引起的,还可能是饮食因素或尿路梗阻导致的,进而会导致肾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移行,在临床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排石颗粒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进行缓解。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是尿路感染、梗阻性肾病、海绵肾等疾病导致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2022-08-23 16:1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结石的产生和尿内所含晶体与胶体平衡平衡,或尿内盐类新陈代谢紊乱相关,泌尿系统传染和阻塞、内排泄及新陈代谢紊乱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尿内所含晶体与胶体平衡平衡,或尿内盐类代谢紊乱相关,须要依据病情服用药品大概多喝白开水。必要时须要手术医治。
2021-07-12 00:23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近三十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提高,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膀胱结石中,原发性结石明显少于继发性结石。近十年来,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症状起因: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 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一)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 ~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 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对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 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 尿酸性减低,pH增高。 3. 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四)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泌尿、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