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检查
补充说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检查
a******W 2021-07-11 00:3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医学检查。鉴于该疾病的复杂性和潜在危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典型体征之一,可协助诊断。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诊,以评估是否存在杂音。
2.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脏激动和电信号传导情况,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等异常。患者需平卧位静息状态下完成测量,期间不得移动身体以免干扰结果准确性。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患者仰卧位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使用高频声波扫描患者胸部,整个过程约5-10分钟。
4.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是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能直接观察心腔内血液流动状态、压力分布以及测定各处的压力差。将一根细软而带有末端可视装置的导管插入上臂或大腿根部血管中,在X光监视下引导其进入心脏内部进行观察与采样。此操作通常需要局部麻醉并可能伴随轻微不适感。
5.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影像,从而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按照技术人员指示调整姿势后接受扫描即可;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
以上各项检查均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患者应避免携带金属物品进入放射科区域,以免受到辐射伤害。
2024-02-27 04: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Davies于1952年报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发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间隔高度肥厚,其厚度远远超过左心室游离壁。且心肌细胞粗而短,排列杂乱,细胞间侧向连接丰富称为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1960年后被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在各类心肌病中约占20%,因而称为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约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遗传因素。发病时间可从婴幼儿到60多岁,但最常见的是在10~30岁之间,提示可能是先天性畸形,亦可能为后天获得。1960年起Goodwin,Kelly,Morrow,Brockenbrough,Braunwald,Wigle等先后对本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