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补充说明: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a******W 2021-07-11 00:1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呼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由于呼吸衰竭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1.呼吸困难
由于肺通气不足或者换气障碍导致氧气摄取减少和二氧化碳蓄积增加,从而引发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感到窒息感,伴有喘息声,可能伴随胸闷或胸部紧迫感。
2.端坐呼吸
端坐位时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心脏血液回流至右心室,减轻心脏负担。而卧位时膈肌上抬,影响了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荷,所以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晚上睡觉时,因为平躺会压迫到肺部,使肺泡扩张受限,进而诱发上述不适症状发生。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支气管收缩痉挛,呼吸道阻力增大,此时需要更多的呼吸努力来维持正常的通气量,因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通常在深夜突然发作,患者被迫坐起以改善呼吸,常伴有哮鸣音。
4.咳嗽
呼衰状态下,由于肺水肿或感染等原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多为干咳或有痰液,可伴随呼吸急促。
5.咳痰
呼衰时,由于肺部炎症反应加剧,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为了将这些分泌物排出体外,身体会通过咳嗽反射来实现。痰液呈白色或黄色,质地较稠厚,有时带有血丝,伴随着呼吸困难和胸痛。
针对呼衰患者的症状,可以进行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等检查项目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包括氧疗、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螺内酯片、氨茶碱缓释片等。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023-12-31 13:0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症状起因:一、病因 呼吸衰竭的病因从多,任何能损呼吸功能的因素都可导致衰竭,为便于临床工作,将病因为以下三大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及呼吸泵异常。 1、呼吸道梗阻 本型根据发生部位又为两类:1.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指喉以上部分,包括鼻、咽、喉三部分。在整个呼吸解剖死腔中,上呼吸道约占一半,呼吸道阻力的45%来自鼻与咽,上气道阻塞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喉是发生梗阻的重要部位,常见因有感染,异物,痉挛,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部分哮喘等,气道阻塞不断进展,成为老年人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常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 2、肺实质病变 1).一般性肺实质疾患,包括各种肺部感染,肺炎,肺水肿,肺脓肿,肺栓塞,肺间质病变,肺血管病及各种原因导致肺实质损伤,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 3).呼吸泵的异常 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到呼吸中枢,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呼吸骤停。 3.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颈椎外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胆碱酯酶药物中毒、低钾血症性麻痹等都可使胸廓扩张和收缩人失去动力,削弱通气 量,引起呼吸衰竭 。 4.胸廓疾患:外伤、手术创伤,畸形或胸膜粘连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肺泡通气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匀,减损通气和换气功能。 二、机理 1、通气不足 在正常情况下,总肺泡通气量约需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毛细血管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使氧和二氧化碳进行有效交换。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减少即诱发呼吸衰竭。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有效气体交换除要求足够肺泡通气量外,还有赖于肺泡通气和血流在数量上的协调匹配,正常两者的比值约为0.8左右,肺泡是的基本单位,因此单个肺泡的通气/血流比值保持0.8,才能发挥肺脏的最大换气效率。病理情况下,通气/血流比值低于0.8的肺部分,部分血液就不能充分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而进入动脉,造成生理性静动脉分流;通气/血流比值高于0.8的肺泡,则进入肺泡的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充分换气,形成无效通气或称“死腔”效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主要后果是缺氧。 3、弥散障碍 氧和二氧化碳通透肺泡膜的能力相差很大,氧的弥散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故在病理情况下,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产生单纯缺氧。近年研究证明,通气/比例失调的数以千计 变在病理变化损害弥漫功能之前。 4、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足时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等都能增高耗氧量,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而下降。正常人运动时氧耗 量增加可借提高气量以防止缺氧的发生,若有通气功能障碍,肺泡氧分压不能提搞,缺氧亦难缓解。
可能疾病: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卡氏肺囊虫病 急性细支气管炎 肺衰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