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晚上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晚上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a******W 2021-07-12 17: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晚上睡觉流口水可能是由于神经调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药物副作用或睡眠姿势不当导致的。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神经调节异常
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唾液分泌过多或咀嚼肌运动失调,从而引起夜间流涎。针对此原因引起的流涎,可考虑使用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进行治疗。
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对于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流涎,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
3.口腔疾病
患有龋齿或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出现夜间流涎的情况。如果确诊为龋齿所致,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补牙处理。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若确定是药物引起的流涎现象,则应咨询医生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5.睡眠姿势不当
长时间保持某种不良睡姿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唾液正常排出,从而引起流涎。睡前注意调整睡姿,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面部,以减轻不适感。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头颈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2024-02-12 05:1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disorders)又称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主要表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不受影响。 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运动功能的调控是由锥体系统、基底核和小脑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的,这三者并非是各不相关的独立系统,而在功能上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运动障碍疾病(即锥体外系疾病),主要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 (二)发病机制 基底核具有复杂的纤维联系,主要构成三个重要的神经环路:①皮质-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尾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大脑皮质;②黑质-纹状体环路:黑质与尾状核、壳核间往返联系纤维;③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尾状核、壳核-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 在皮质-皮质环路中有直接通路(纹状体-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和间接通路(纹状体-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环路是基底核实现运动调节功能的解剖学基础,这两条通路的活动平衡对实现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黑质-纹状体DA通路变性导致基底核输出过多,丘脑-皮质反馈活动受到过度抑制,使皮质运动功能易化作用受到削弱,产生少动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元变性导致基底核输出减少,丘脑-皮质反馈对皮质运动功能易化作用过强,产生多动性疾病如亨廷顿病。因此,基底核递质生化异常和环路活动紊乱是产生各种运动障碍症状的主要病理基础。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无论药物或外科治疗原理都基于对递质异常和环路活动紊乱的纠正。
可能疾病: 小儿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障碍综合征 眩晕 老年人肝性脑病 铋中毒 韦格纳肉芽肿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1.原发性帕金森氏病。2.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3.症状性帕金森氏综合征(一氧化碳或锰中毒)。4.服用含吡多辛(维生素B6)的维生素制剂的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5.对以前用过左旋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或单用左旋多巴治疗有剂末恶化(“渐弱”现象),峰剂量运动障碍、运动不能等特征的运动失调,或有类似短时间运动障碍现象的患者,可减少“关”的时间。
铝镁加混悬液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