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消化不良> 新生儿消化不良反应怎么办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消化不良反应可以采取腹部按摩、肠道微生物调节剂、益生菌制剂、胃动力促进剂、小肠吸收功能改善剂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1.腹部按摩
家长顺时针轻柔地对新生儿的肚子打圈,每次5-10分钟。此方法有助于促进气体排出,缓解腹胀、不适感。
2.肠道微生物调节剂
通过口服含有特定有益菌群的制剂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通常需连续服用一定周期。该措施旨在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状态,进而提高食物消化吸收效率及免疫力水平;可预防或减轻由不耐受所导致之诸多问题如腹泻、便秘等。
3.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制剂通过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一般按医嘱规定剂量每日分次给予。益生菌能够抑制有害细菌过度繁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并产生代谢产物,从而起到调节胃肠环境的作用;适用于因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之相关消化道症状。
4.胃动力促进剂
胃动力促进剂包括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需要遵照医生指导使用。此类药物能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其敏感性,促进胃排空,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频率。
5.小肠吸收功能改善剂
小肠吸收功能改善剂主要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需依据说明书推荐用量服用。这些产品中含有多种益生菌成分,能够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在处理新生儿消化不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进一步不适的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必要时,建议咨询专业儿科医师的意见,以确保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4-01-25 00: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消化不良 (完谷不化)

完谷不化是中医术语,而西医称为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 症状起因: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轻瘫则是由糖尿病、原发性神经性厌食和胃切除术所致。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易受情绪影响,有时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过多过油腻时也可诱发。 值得强调的是,一般在家中自我治疗的轻型消化不良,大都由于情绪不好、工作过于紧张、天寒受凉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仅有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 消化不良可由特发性、先天性、炎症性、传染性或胰腺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如乳糜泻为麸质敏感性肠病,是原发性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因小肠粘膜缺乏 某种肽酶,不能把麸质代谢产物α麸蛋白彻底分解,而麸蛋白对小肠粘膜有强烈损害作用。进食的麸质在肠粘膜局部刺激lgA抗体产生,而且可与lgA形成抗原-抗体原复合物,沉积于肠粘膜,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粘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热带性和非 热带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小儿乳糜泻。流行于热带地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慢性脂肪泻、多种营养素缺乏,口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特性,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小儿乳糜泻和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病人,主要是不能耐麸质而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

  • 可能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 糖尿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