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尿崩症> 儿童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儿童尿崩症可能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外伤后遗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神经垂体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其作用是通过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来减少尿量。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会导致尿液浓度异常,引起多尿和口渴。补充抗利尿激素类似物如去氨加压素可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2.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是指肾脏不能正常地响应抗利尿激素的存在,导致尿液浓缩障碍。这使得机体无法有效地保留水分,从而产生过多的尿液。使用利尿剂如可促进水分排泄,缓解水肿等症状。
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下视丘或垂体区域,干扰了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转运,进而影响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使尿液排出增多。针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4.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可能导致下视丘损伤,影响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功能,出现尿崩症的症状。颅内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青霉素或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外伤后遗症
外伤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下视丘及其周围结构,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储存和释放,导致尿崩症的发生。对于外伤后遗症,一般采取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等方式改善病情。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饮水和排尿情况,以及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利于身体恢复。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如血电解质分析和尿比重测定,以评估病情并指导治疗。

2024-03-30 23: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推荐医生更多

倪琳琳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杨杉杉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

谢培凤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徐宝荣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胡燕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璇 主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