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牵涉痛与放射痛的区别
补充说明:牵涉痛与放射痛的区别
2021-07-12 17: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通常情况下,牵涉痛与放射痛的区别主要在于疼痛部位不同、疼痛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1、疼痛部位不同
牵涉痛是指疼痛部位不确定,可能会在全身范围内发生,也可能会出现在某一部位。放射痛是指疼痛部位在眼眶、面部、颈部等部位,可能会伴随头痛、牙痛、腹痛等症状。
2、疼痛原因不同
牵涉痛通常是由于外伤、炎症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局部的神经受到刺激,会导致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的情况。而放射痛通常是由于肿瘤侵犯神经引起的,由于神经受到压迫,会导致出现持续性疼痛的情况。
3、治疗方式不同
牵涉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而放射痛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还包括发病机制不同、预后不同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3-15 16:1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病人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于有病变的内脏的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
症状起因:①会聚投射学说,此学说是由Ruch在1947年提出的,依据这个理论牵涉痛的产生是由于皮肤和内脏伤害感受性传入在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会聚的结果,大脑皮层的感觉分辨区对内脏疼痛的空间不能精确定位,但擅长于对体表的分辨,因此内脏痛冲动的中枢投射往往同时反应在体表区。神经元在脊髓、丘脑、皮质等部位汇聚是该学说的基础。②会聚易化学说,此学说认为,皮肤和内脏伤害感受性传入在脊髓会聚,内脏疼痛性输入在脊髓产生一个“激动灶”,易化正常来自躯体结构的信息,从而产生牵涉痛。内脏器官炎症时可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中枢敏化,此时内脏和躯体输入信号出现易化,这一过程与刺激躯体时的中枢敏化机理是相拟的,可能在牵涉区痛觉过敏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牵涉痛的发生与这两种机制都有关。
就诊科室:内科
汉防己甲素片
用于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与小剂量放射合并用于肺癌;亦用于单纯硅肺Ⅰ、Ⅱ、Ⅲ期及各期煤硅肺。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氨酚双氢可待因片
可广泛用于各种疼痛:创伤性疼痛,外科手术后疼痛及计划生育手术疼痛,中度癌痛,肌肉疼痛如腰痛、背痛、肌风湿痛,头痛,牙痛,痛经,神经痛以及劳损、扭伤、鼻窦炎等引起的持续性疼痛。还可用于各种剧烈咳嗽,尤其是非炎性干咳以及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和咳嗽症状。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
主要用于:①消化性溃疡出血。②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和应激状态下溃疡大出血的发生;③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