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排便时间过长的危害
补充说明:排便时间过长的危害
a******W 2021-07-13 17:2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排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便秘、痔疮、肛裂等问题,还可能引发脱水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1.便秘
长期存在排便时间过长的情况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引起大便滞留于肠道内。容易引发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痔疮或肛裂的发生。
2.痔疮
长时间蹲厕可能会导致直肠下段静脉丛扩张和曲张,形成静脉团,从而诱发痔疮。典型症状为肛门疼痛、瘙痒、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排便困难等情况。
3.肛裂
由于粪便过硬或者排便用力过大,可能导致肛管皮肤被撑破,形成小溃疡面,即肛裂发生。患者会出现肛门剧烈疼痛、便秘以及便血等症状,有时甚至需要用手帮助排便以减轻疼痛。
4.脱水
长时间排便会造成水分流失,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则会引起脱水。可能导致头晕、口渴、尿量减少等表现,严重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5.肠梗阻
当出现排便时间过长的现象时,可能因为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硬结,这些硬结有可能会堵塞肠道,引发肠梗阻。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需紧急就医处理。
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有助于改善排便功能。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高纤维食品,如坚果和粗粮,以免加重排便难度。
2024-03-25 15:2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便秘(senile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可见于年轻人,但是老年人更常见,约1/3的老年人可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