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上腹部烧灼痛反复发作中药治疗
补充说明:上腹部烧灼痛反复发作中药治疗
a******W 2021-07-13 17: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上腹部烧灼痛反复发作可以考虑中药治疗,可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左金丸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由当归、川芎、白芍、枳壳、陈皮、柴胡等多种中药组成,通过煎煮服用。此方剂具有行气解郁、舒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缓解因情志不畅引起的上腹胀满、疼痛等症状。
2.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主要成分为白术、茯苓、炙甘草、防风,可加生姜、大枣同煎,每日分2-3次温服。该方剂主治脾胃虚弱所致之痛泄,即腹痛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及排便后腹痛缓解者。其能健脾燥湿止泻,兼能缓急止痛。
3.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水煎服。本方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乏力倦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由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醋香附、豆蔻、厚朴、三棱、枳实、陈皮、姜厚朴、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患者需要口服。本品能够起到温中和胃的效果,若患者的病情属于脾胃虚寒证,表现为脘腹痞闷、食少呕吐、嗳气心烦、嘈杂吞酸,则可以使用本药进行调理。
5.左金丸
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二者比例为6:1,共研细末,过筛,混匀,每味取适量,用适量炼蜜制成小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日2~3次。本品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的功效,主治肝火犯胃、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嗳气吐腐、吞酸嘈杂、舌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其中黄连清泻肝胆实火;吴茱萸辛苦大热,既善降逆止呕,又能疏肝解郁,两者配伍,一阴一阳,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而痛自止。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2024-03-30 09:5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灼痛是由于周围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表面剧烈而持久的烧灼感觉,Postts在18世纪晚期首先论述了外伤引起本病的报道。Mitehell在1972年确定了“灼痛”这个名词。整个病程是持续的,往往上肢较下肢常见,多见于正中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约50%的患者痛一开始位于损伤的部位,以后可局限于患侧神经的分布区域。
维生素C泡腾片
1缓解由胃排空延缓、胃肠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胀闷感、腹胀、上腹疼痛、嗳气、肠胃胀气、口中带有或不带有胃内容物的胃烧灼感。2治疗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或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麻仁润肠丸
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乳结泰胶囊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乳房肿块胀痛,触痛,胸肋胀闷,烦躁易怒,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或弦涩;乳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参倍固肠胶囊
固肠止泻,健脾温肾。用于因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腹痛,肢体倦怠,神疲懒言,形寒肢冷,食少,腰膝酸软;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见上述症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