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有哪些
补充说明: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有哪些
a******W 2021-07-13 17:24
非感染性发热 风湿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巨球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可能包括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巨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药物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进而引发发热症状。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确切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关节、肌肉、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心、肾等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自身抗体攻击正常细胞和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疟药进行治疗,如羟氯喹、阿司匹林等。
2.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是一类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类疾病通常伴随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导致身体各处出现炎症反应和水肿。针对结缔组织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可能涉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例如、甲氨蝶呤等。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由于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单克隆IgM增多。这种疾病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起发热。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需由专业医生制定,可能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骨髓移植等方法。
4.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肿瘤细胞无序增长并扩散,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同时也会释放一些促炎因子,从而引起发热。针对癌症患者的发热,首先应寻找原发病灶,然后进行放疗、化疗、手术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发展。
5.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某些药物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37.5℃的现象。这是由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作为半抗原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效应器细胞表面的mRBC结合,刺激效应器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对于药物热,首先应停用可疑药物,然后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发热情况。必要时,还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以及特定疾病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如自身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2024-02-09 05:4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如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X线照射后的机械、物理性损伤;脾破裂、消化道出血、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肝、脾等内脏梗塞或肢体坏死;溶血性贫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组织坏死等。(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见于异种蛋白性发热,如注射马血清等;药物热,如磺胺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碘酊等药物过敏;输血或输液的热原反应,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疫苗等。(4)产热、散热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因广泛性疤痕、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多见于小婴儿)所致的散热障碍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脱水热等。(5)中枢性发热: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溢血、颅骨骨折、脑震荡等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低热,以及婴儿体位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6)致热类固醇性发热:如周期热、肾上腺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原胆烷醇酮治疗肿瘤时的发热。(7)其它:如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引起发热。某些少见病如眼口生殖器脂膜炎、肉芽肿疾病等均可引起发热。
就诊科室:内科
胸腺肽肠溶胶囊
用于:1.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18岁以后胸腺开始萎缩,细胞免疫功能减退;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5.肿瘤的辅助治疗。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复方斑蝥胶囊
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