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胃灼热> 胃灼热怎么办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胃灼热可以采取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量进食。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而规律进餐则可减轻胃排空时产生的压力。
2.腹部按摩
患者可以在饭后顺时针轻柔地按压肚脐周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此方法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胃灼热的症状。
3.质子泵抑制剂
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需遵医嘱服用。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胃壁细胞分泌氢离子,降低胃酸浓度,缓解胃灼热感。
4.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灼热现象。
5.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主要包括铝碳酸镁片、硫糖铝咀嚼片等药物,需要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师指导使用。此类药物能够在受损处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酸进一步侵蚀,从而缓解胃灼热的感觉。
建议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胃灼热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4-02-14 03: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胃灼热

胃灼热是指由于括约肌无法紧闭,导致食物和胃酸逆流回食道或口中,所产生的灼热感觉。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胃部灼热感。

  • 症状起因:一、暴饮暴食 因吃得过多过饱,使得食物容易通过贲门括约肌流回食道。 二、饭后剧烈的活动 饭后弯腰、躺下或做剧烈的运动等,都容易使食物逆流回食道。 三、衣裤腰带过紧 穿着过紧的衣裤,压迫到胃部,可能会使食物逆流。 四、 疾病 如胃溃疡、胆囊疾病、或肠胃道疾病都可能引起类似胃灼热的问题。

  • 可能疾病: 巴来特(Barrett)食管 巴雷特食管 胆汁返流性胃炎 铁利用性贫血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适用药品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克拉霉素片

适用于克拉霉素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1. 鼻咽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 2. 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 3. 皮肤软组织感染脓疱病、丹毒、毛囊炎、疖和伤口感染。 4. 急性中耳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等。 5. 也用于军团菌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阿莫西林颗粒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阿莫西林胶囊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