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介绍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病

母乳性黄疸介绍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病

发病时间:不清楚

母乳性黄疸介绍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病

补充说明:母乳性黄疸介绍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病

2021-07-05 10:26

母乳性黄疸 胆红素 新生儿疾病 葡萄糖 肠道 茵栀黄颗粒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消化 小米粥 南瓜 辣椒 牛肉干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黄文渊 主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甲

擅长:咽峽炎,手足口病,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川崎病,传单,过敏性紫癜,颅内感染,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

提问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由于母亲的饮食结构不当,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的一种疾病。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疾病,主要是因为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导致新生儿肠道内的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被代谢,从而出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出生后的3~7天,并且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出现,在2~3天达到高峰,一般在3~7天后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如果发现新生儿有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可以通过暂时停止母乳喂养,让新生儿多吃、多排,有助于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茵栀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退黄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辣椒、牛肉干等。同时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病情的变化情况。

2021-07-09 14: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