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液体平衡失调的治疗
补充说明:液体平衡失调的治疗
a******W 2021-07-15 22:1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液体平衡失调的治疗可能包括补液、电解质平衡调整、利尿剂使用、肾功能支持和胰岛素疗法等措施。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补液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增加血容量,纠正脱水状态。补液有助于恢复体内的液体平衡,改善循环功能,缓解因液体失衡引起的心悸、头晕等症状。
2.电解质平衡调整
通过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并给予相应电解质溶液进行补充或纠正。维持正常电解质浓度对于预防和治疗由不平衡导致的心律不齐或其他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3.利尿剂使用
选择合适的利尿剂如、螺内酯等按医嘱给药以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利尿作用可减轻心脏负荷及肾脏负担,并有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水肿液;适用于缓解水肿、肺水肿等情况。
4.肾功能支持
通过药物治疗或透析等方式增强肾脏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的能力。肾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处理体内过多的液体,支持肾脏工作有助于减少液体潴留;适用于急性肾衰竭等引起的液体平衡失调。
5.胰岛素疗法
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途径给予胰岛素制剂以降低血糖水平。高血糖状态下易诱发渗透性脱水,影响液体分布;此法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伴随液体平衡失调。
在处理液体平衡失调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补液或脱水。同时,饮食管理也是关键环节,建议患者遵循医嘱调整每日摄入水量,确保营养均衡。
2024-02-19 17:1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它分为细胞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量随性别、年龄和肥瘦而异。成年男性的体液量一般为体重的60%;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小儿的脂肪较少,故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在新生儿,可达体重的80%。体内脂肪量随年龄而增多,14岁以后,儿童的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即和成人相仿。液体平衡失调可造成机体各项平衡的紊乱。
症状起因:机体主要通过肾来维持体液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肾的调节功能受神经和内分泌反应的影响。一般先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透压,然后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但是,血容量锐减时,机体将以牺牲体液渗透压的维持为代价,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使重要生命器官的灌流得到保证,维持生命。当体内水分丧失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即有增高,刺激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增加饮水,以及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加强水分的再吸收,于是尿量减少,保留水分于体内,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反之,体内水分增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即降低,抑制口渴反应,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再吸收水分减少,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这种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应十分敏感。血浆渗透压较正常增减不到2%时,即有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使机体的水分保持动态的稳定。另一方面,当细胞外液减少,特别是血容量减少时,血管内压力下降,肾入球小动脉的血压也相应下降,位于管壁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压力下降的刺激,使肾小球旁细胞增加肾素的分泌;同时,随着血容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也相应下降,以致流经远曲肾小管的Na+量明显减少。钠的减少能刺激位于远曲肾小管致密斑的钠感受器,引起肾小球旁细胞增加肾素的分泌。此外,全身血压下降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催化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再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小动脉收缩和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促进远曲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和促使K+、H+的排泌。随着钠再吸收的增加,CI-的再吸收也有增加,再吸收的水也就增多。结果是细胞外液量增加。循环血量回升和血压逐渐回升后,即反过来抑制肾素的释放,醛固酮的产生减少,于是Na+的再吸收减少,从而使细胞外液量不再增加,保持稳定。
常见检查: 酸碱度(pH)值测定 血液酸碱度
就诊科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