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流涎> 流涎症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流涎症的治疗可以考虑中药调理、肉毒素注射、抗胆碱能药物、针灸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体质、舌象及脉象等信息开具处方,配制个体化中药方剂,通常服用周期为2-4周。中药可调和脏腑功能,改善口水分泌过多的症状;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2.肉毒素注射
通过专业医生在特定部位肌肉处微量注射肉毒素,一般每3-6个月一次。肉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暂时性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唾液腺分泌;长期效果因人而异。
3.抗胆碱能药物
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按医嘱定期服用。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胆碱受体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减少唾液分泌;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4.针灸治疗
由有资质的针灸师操作,在选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有助于平衡阴阳气血,缓解流涎现象;需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建议避免食用辛辣、酸甜食物,以减少口腔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增多。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也可减轻夜间流涎,具体高度可根据个人舒适度调整。

2024-01-05 04: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涎

流涎,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

  • 症状起因: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 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会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做变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2.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 可能疾病: 小儿流涎症 手足口病 福尔马林中毒 胆碱能性荨麻疹 高锰酸钾中毒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普外科、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