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1)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小儿血友病的症状包括出血倾向、关节肿胀、肌肉疼痛、皮肤瘀斑、血尿等。由于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或危及生命,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出血倾向
血友病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Ⅷ和Ⅸ分别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其缺乏使得机体无法正常止血。当出现轻微创伤后长时间渗血不止的情况时,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2.关节肿胀
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出血事件,如果出血发生在关节腔内,会引起关节积液和肿胀。肿胀通常出现在膝关节、肘关节等负重较大或易受伤的部位。
3.肌肉疼痛
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肌肉组织微血管破裂出血,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疼痛可发生在任何肌肉群,但以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最为常见。
4.皮肤瘀斑
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缺陷,轻微损伤后就会有皮下出血的现象,表现为淤青或瘀斑。瘀斑通常出现在受压或受伤部位,如腿部或手臂。
5.血尿
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血尿可能伴有腰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凝血功能测定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包括替代疗法,如输注凝血因子Ⅷ或Ⅸ产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出血风险的行为,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

2024-01-17 23: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血友病 (小儿血友病类综合征)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缺乏因子Ⅷ(FⅧ)、Ⅸ(FⅨ) 或因子Ⅺ而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即因子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血友病乙,即因子Ⅸ(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血友病丙,即因子Ⅺ(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以血友病最为常见,尤其是血友病甲约占85%。小儿血友病出血自新生儿期开始,但大多数在2岁左右,随着发育活动的增多,出血倾向渐显著。

推荐医生更多

朱先康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李妮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刘士东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刘艳霞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蔡西萍 主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赖兴兵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