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可以考虑光疗、白蛋白输注、肝酶诱导剂治疗、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溶血病特异性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光疗
光疗通常采用间断照射高瓦数冷光源蓝光灯的方法,在专业医护人员监控下进行。此方法利用未结合胆红素通过波长425-475纳米的光波转变为容易排出体外的异构体形式,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适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2.白蛋白输注
白蛋白输注是将健康人的血清白蛋白制剂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具体剂量和频次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白蛋白能够结合未结合胆红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减少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游离状态;同时提高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对于纠正贫血、改善水肿及维持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3.肝酶诱导剂治疗
肝酶诱导剂包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需遵医嘱使用。此类药物能增强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可用于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4.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以及黄芩苷组成,具有去黄退热的功效。本品中茵陈提取物可利湿退黄,栀子提取物能清热解毒,金银花提取物则有疏风散热的作用,而黄芩苷则能护肝降火。诸药合用,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5.新生儿溶血病特异性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特异性治疗包括换血疗法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执行。换血疗法旨在移除致敏红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减轻溶血反应;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能迅速中和未结合的补体,阻止溶血过程。针对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针对性效果。
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嗜睡、呕吐、喂养困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2024-02-02 11: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先天性新生儿重症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