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巨结肠同源病病因
补充说明:巨结肠同源病病因
a******W 2021-07-16 15: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巨结肠同源病的病因可能包括遗传易感性、神经节细胞减少、黏膜下神经丛发育不全以及巨球蛋白血症。鉴于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系统问题,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
1.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巨结肠同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家族中存在相关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肠道神经元发育异常。针对遗传易感性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来缓解症状,如全结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等。
2.神经节细胞减少
神经节细胞减少是指结肠内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这会导致大便排出受阻,进而引起便秘和腹胀等症状。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促进肠道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以改善肠道运动功能。
3.黏膜下神经丛发育不全
黏膜下神经丛发育不全是巨结肠同源病的另一个常见原因。缺乏足够的神经支配会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造成排泄困难。对于此病因引起的巨结肠同源病,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进行对症处理,能有效润滑并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过度增生。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肠道蠕动,导致排空延迟。治疗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采用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等,以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以及电解质分析,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考虑进行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以评估肠道状况。
2024-03-18 23: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