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学前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补充说明:学前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a******W 2021-07-16 15: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学前儿童遗尿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不全、睡眠障碍、心理因素、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可能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遗尿的情况,则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较高。针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遗尿症,可遵医嘱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增加肾脏水分排泄,减少夜间尿量,从而改善遗尿症状。
2.膀胱功能发育不全
由于膀胱壁肌肉和逼尿肌的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储尿和排尿控制能力较差,易出现遗尿现象。对于膀胱功能发育不全引起的遗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来缓解症状。
3.睡眠障碍
遗尿症患儿常伴有睡眠障碍,夜间深度睡眠时间缩短,容易被唤醒,但难以从浅度睡眠中觉醒,导致遗尿的发生。睡前限制饮水量以及调整作息规律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也可遵照医师意见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以促进睡眠,如片、氯硝西泮片等。
4.心理因素
如果学前儿童受到精神刺激或紧张情绪的影响,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度过高,抑制排尿反射,进而引起遗尿。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减轻其压力,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5.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遗尿。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硫酸阿托品片、颠茄片等,可以降低膀胱的敏感性,减少膀胱的收缩频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尿床次数和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超声波检查、残余尿量测定或夜间多相睡眠研究等进一步评估。
2024-02-17 22:0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由于尿道口受刺激、脊椎疾病、糖尿病等引起的晚上睡眠 时排尿不属于遗尿症。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在性别比例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爱普列特片
爱普列特片适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改善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关症状。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盐酸奥昔布宁片
本品为解痉药,用于无抑制性和返流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与排尿有关的症状缓解,如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和遗尿等。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外伤性昏迷、酒精中毒、新生儿缺氧症、儿童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