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骨科> 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有前兆吗?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肠套叠可能是由感染性肠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肠炎、先天性肠道畸形、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引起的,通常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若怀疑或确诊为肠套叠,应立即就医以避免肠管缺血或坏死。
1.感染性肠炎
由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蠕动异常,进而引起肠套叠。患儿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
2.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在小肠内繁殖,会导致局部组织发炎和肿胀,增加肠套叠的风险。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驱虫药,如甲苯咪唑片、阿苯达唑片等。
3.过敏性肠炎
食物过敏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产生IgE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肠套叠。对于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包括寻找并避免过敏原以及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氯雷他定糖浆等。
4.先天性肠道畸形
先天性肠道畸形是指胎儿时期肠道发育不全或异常造成的结构缺陷,这些畸形可能阻碍正常的消化道运行,导致肠套叠的发生。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肠道畸形的主要方法,例如肠旋转术、盲肠插管复位术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高浓度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以导致粘连性肠梗阻,进而引发肠套叠。治疗巨球蛋白血症常采用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异环磷酰胺注射液等。
建议密切监测孩子的腹部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大便常规检查。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前往医院儿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4-01-22 05: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导致肠梗阻的一种婴幼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医院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