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
补充说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
a******W 2021-07-26 00: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采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姆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厄洛替尼
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药物经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肝脏被代谢为活性代谢物,能特异性地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EGFR基因扩增或突变导致其过度表达,引起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厄洛替尼能够选择性地与EGFR蛋白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控制癌细胞的增长。
2.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常采用口服方式给药。起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在服用后4-6周开始显现效果。吉非替尼可阻断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长。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晚期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
3.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此药物通常需要每周一次连续使用四个周期,然后每两周一次维持治疗。该药物能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结直肠癌以及头颈部癌症中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量表达的患者有效。
4.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起效时间取决于患者个体差异,但通常在数周内可见疗效。贝伐珠单抗能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阻断其与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切断肿瘤组织获取营养的通道,最终导致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5.帕姆单抗
帕姆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的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起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在4-8周内可见效果。PD-L1在某些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后会诱导T细胞“休眠”或“自杀”,使肿瘤得以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帕姆单抗通过阻断PD-L1/PD-1通路,重新激活T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在接受上述任何一种分子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学评估、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耐药机制。同时,患者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皮肤干燥、脱发等,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024-02-04 02:2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肿瘤性息肉(TumorousPolyp)是大肠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单发者统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3类。多发性者常见为家族性腺瘤病,其他尚有非家族性腺瘤病及伴有消化道外肿瘤的Gardner氏综合征、 Turcot氏综合征等,它们多有不同的恶变率、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