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
补充说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
a******W 2021-07-26 00:15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采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姆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厄洛替尼
厄洛替尼通常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150mg/日,每日同一时间服用。厄洛替尼能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适用于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2.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通过口服方式给予,推荐初始剂量为250mg/d。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阻断EGFR信号转导途径,主要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及以上治疗。
3.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通常静脉注射,初次负荷剂量400mg/m2,随后每两周固定剂量250mg/m2。西妥昔单抗是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表达于细胞表面及膜内的EGFR胞内结构域胞外区相结合,阻断其介导的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
4.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推荐剂量为5mg/kg,每3周一次。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进而阻断肿瘤组织获取营养和氧气供应,限制肿瘤生长。
5.帕姆单抗
帕姆单抗通常静脉注射,推荐剂量为2mg/kg,每3周一次。帕姆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的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PD-L1蛋白结合,阻断T细胞上的PD-1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在接受上述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水肿等。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以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饮食上宜选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4-01-16 09:4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