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泌尿外科> 出血性膀胱炎> 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是什么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长春新碱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导致出血。患者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1.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能干扰DNA合成和功能,从而抑制瘤细胞增殖。使用后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风险。此药主要用于癌症化疗时使用,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
2.异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通过干扰核酸代谢过程而发挥抗癌作用。过量使用会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通常用于卵巢癌、肺癌等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中。
3.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能够抑制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复制。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严重者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本品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4.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其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导致尿色加深、尿液呈酱油样。本品可用于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5.长春新碱
长春新碱为微管蛋白解聚剂,能够特异性地促进微管蛋白解聚,阻碍纺锤体装配,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于损害神经轴突传递,所以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常用于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的治疗。
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肉眼血尿的症状,必要时进行尿常规检查以评估泌尿系统的状况。

2024-03-15 12: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出血性膀胱炎

出血性膀胱炎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产生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本病是一种多病因的并发症,常见于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多因抗肿瘤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盆腔高剂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损伤所致。另外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

  • 多发人群:接触烷化剂者多发

  • 临床检查: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王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曙光医院

张浩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

尤新华 主治医师

提问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

刘毅东 主任医师

提问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

张树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男健医院

张全复 医师

提问

沈阳沈大医院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