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感染、代谢紊乱、电解质失衡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对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等β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
2.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因为心脏结构异常而出现心律失常。例如房间隔缺损可使左房和右房之间的压力差增大,从而影响心律。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采用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来降低心率。
3.感染
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诱发心律失常。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会导致心肌炎症反应,产生过多的神经递质,刺激心脏自律细胞,引起早搏的发生。如果心律失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
4.代谢紊乱
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症、低钾血症等,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例如高血糖时,葡萄糖水平升高,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会抑制钾离子通道开放,导致膜内正电荷外流减少,从而使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减慢,形成心动过缓。针对代谢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口服氯化钾片补充体内缺失的钾元素。
5.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失衡是指体内钠、钙、镁等电解质含量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例如低钙血症会引起窦房结功能障碍,导致心律失常。纠正电解质失衡通常需要静脉注射相应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监测心律变化,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超声心动图、电解质检测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电解质平衡状况。

2024-03-05 23: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紊乱)

新生儿心律失常(别名:新生儿心率紊乱)是指由于心肌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变而引起的不同于正常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心律,包括频率、节律、心脏搏动部位或心电活动顺序的异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但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有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新生儿猝死。因此对新生儿心律失常应密切观察,积极治疗。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及结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