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病毒性肌炎> 儿童病毒性肌炎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病毒性肌炎可以考虑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营养支持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特定针对某种病毒的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按医嘱规定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或清除引起病毒性肌炎的病原体,从而减少肌肉损伤和炎症反应。
2.免疫调节
通过使用免疫调节剂来调整机体的免疫应答,例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遵循医师指导进行口服或静脉注射。此措施旨在平衡患者过强或过弱的免疫反应,防止对自身组织造成进一步伤害,进而辅助改善病情。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涉及提供高蛋白饮食及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和锌等微量营养素,以促进肌细胞修复与再生。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康复过程;此外,某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至关重要。
4.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及发热,但需遵照医生处方执行。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减轻由感染引起的全身不适感以及局部肌肉酸痛。
5.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如、甲泼尼龙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具体用法须依据医嘱而定。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在重症病例中可迅速控制广泛且严重的组织水肿及发红现象。
在儿童患有病毒性肌炎期间,家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肉负担。同时,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族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4-03-04 08: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 可能疾病: 痿证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项痹 颈肋畸形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