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补充说明:怎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a******W 2021-08-01 20:5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需要使用抗惊厥药物,如、丙戊酸钠等,重症情况下可能需要静脉注射、非去极化肌松剂等。同时需考虑吸氧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控制颅内高压。该病情危急,应立即就医并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1.抗惊厥药物
首选口服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剂量应遵医嘱调整。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来减少癫痫发作频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癫痫持续状态。
2.静脉注射
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起始剂量为0.1-0.2mg/kg,根据需要每5-10分钟增加至有效剂量。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能够迅速控制癫痫持续状态。选择此方案是因为其快速作用且适合处理急性发作。
3.吸氧治疗
提供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脑部缺氧状况,在发作期间立即开始并持续使用至必要时。提高血氧水平有助于终止癫痫状态并预防进一步损伤。对于存在呼吸困难或其他低氧表现患者至关重要。
4.维持电解质平衡
监测并纠正任何电解质异常,包括钾、钙和镁水平,可能需要静脉输液管理。稳定体内电解质有助于防止因代谢紊乱导致的癫痫持续状态。尤其对有潜在心脏或肾脏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5.控制颅内高压
采用降颅压措施如限制液体摄入量、使用甘露醇或等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力可减轻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癫痫发作次数。针对患有结构性脑损伤或颅内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手段。
在癫痫持续状态下,应立即就医并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除上述措施外,还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024-02-16 18: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动压两因素组成。由于颅腔总容积相对固定,颅内压保待相对稳定。正常人平卧位颅内压约为l.33kPa(10mmHg)。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背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压持续保待在2.0kPa(l5mmHg)以上时称颅内高压(inreacranial hypertension)。
症状起因:1.脑组织体积增加,最常见原因为脑水肿, (l)血管源性脑水肿,脑外伤、颅内血肿、颅脑手术后和脑膜血管意外等。 (2)细胞中毒性脑水肿,脑缺血、缺氧,毒血症。 (3)混合性脑水肿。 2.颅内血容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积,丘脑下部或脑干部位手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 3.脑脊液量增加,脑脊液吸收障碍和(或)脑脊液分泌过多。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脓肿等,病变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同时病变周围脑水肿或阻塞脑背液循环通路,可致梗阻性脑积水。
可能疾病: 硬脊膜脓肿 硬脑膜脓肿 肝癌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 颅内高压综合征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脑外科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本品适用于治疗对皮质激素敏感的急性和慢性疾病。皮质激素疗法是常规疗法的一种辅助治疗,不能代替常规疗法。肌肉骨骼和软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滑囊炎、强直性脊椎炎、上髁炎、脊神经根炎、尾骨痛、坐骨神经痛、腰痛、斜颈、腱鞘囊肿、外生骨疣、筋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包括哮喘持续状态的辅助治疗)、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气管炎、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药物反应、血清病、昆虫叮咬。皮肤病:异位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神经性皮炎(局限性单纯苔藓)、接触性皮炎、重症日光性皮炎、荨麻疹、肥大性扁平苔藓、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斑秃、盘状红斑狼疮、牛皮癣、瘢痕疙瘩、天疱疮、疱疹性皮炎、囊肿性痤疮。胶原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结节性血管周围炎。肿瘤:成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姑息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其他疾患:肾上腺性腺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口炎性腹泻、足部疾病(硬鸡眼下滑囊炎、僵拇、小趾内翻)、需结膜下注射的疾病、皮质激素奏效的恶液质、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本品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但应适当补充盐皮质激素。本品推荐用于:(1)肌内注射治疗对全身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奏效的疾病;(2)直接注入有适应症的病患软组织;(3)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注射治疗关节炎;(4)皮损内注射治疗各种皮肤病;(5)局部注射治疗某些足部炎性和囊性疾病。
丙戊酸钠缓释片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1.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2.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3.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