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补充说明: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a******W 2021-08-04 15:4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母乳性黄疸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听力损伤、生长发育迟缓、长期皮肤黏膜黄染等危害,严重时可能引起营养不良。
1.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2.听力损伤
听力损伤主要是由于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毒性作用导致的。这种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影响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展。
3.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母乳性黄疸引起的贫血或其他并发症有关。这可能会导致婴儿体重增长缓慢、头围增大延迟等问题,进而影响其整体健康状况。
4.长期皮肤黏膜黄染
长期皮肤黏膜黄染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所致。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但会影响美观,且易被误认为其他肝脏疾病。
5.营养不良
母乳性黄疸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摄入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母乳性黄疸通常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密切监测婴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2-06 03:4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溶血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临床检查: 溶血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