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检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补充说明:检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a******W 2021-08-05 17: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血常规、红细胞形态学分析、血生化检查、冷凝集试验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等医学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怀疑患有此疾病,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治疗。
1.血常规
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异常等指标,辅助诊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采集静脉血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通常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2.红细胞形态学分析
可显示红细胞大小不一及畸形程度,有助于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和治疗效果。利用显微镜对涂片中的红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记录其变异情况。
3.血生化检查
可以检测血液中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是否正常,以判断是否存在代谢障碍导致的溶血现象。抽血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可能需要空腹或按医嘱禁食一定时间后再采样。
4.冷凝集试验
用于检测IgM型冷抗体的存在,是诊断冷凝集素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患者血清在4℃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后,再将其与红细胞悬液混合,若出现溶血现象,则为阳性结果。
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该检查旨在评估G-6-PD酶的活性水平,协助诊断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一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或荧光底物法,在无机盐缓冲溶液中测量红细胞内G-6-PD酶的催化反应速率。
以上各项检查前,应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至少8小时,以免影响血脂水平。同时告知医生任何药物使用史及相关过敏史,以便评估风险并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
2024-03-18 01:2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是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