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肌间静脉血栓症状
补充说明:肌间静脉血栓症状
a******W 2021-08-05 17: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肌间静脉血栓的症状可能包括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以及肢体麻木。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尽快就医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1.下肢肿胀
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中,使下肢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时可波及整个下肢。
2.疼痛
当患者存在肌间静脉血栓时,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神经压迫,产生疼痛感。这种疼痛通常位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可能呈持续性或阵发性。
3.浅静脉曲张
若血栓堵塞了深静脉,会造成深静脉高压,进而影响到浅静脉回流,形成扩张和迂曲的现象。患者可能会在下肢看到蓝色或紫色的扭曲静脉,尤其是在小腿和脚踝周围。
4.皮肤颜色改变
由于静脉血回流障碍,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促进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素,使皮肤呈现红色或紫色。这些变化通常出现在下肢远端,尤其是足部。
5.肢体麻木
如果血栓较大或者处于髂股静脉等位置,会直接压迫刺激神经,导致肢体麻木的症状发生。麻木感多从足趾开始向上蔓延,有时伴有刺痛感。
针对肌间静脉血栓,可以进行超声检查以评估血栓的存在和范围。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如遵医嘱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患者平时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活动下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以免诱发感染。
2024-02-20 09:3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静脉血栓(venousthrombosis)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多见于产后、骨折及创伤、手术后的病人。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血栓形成早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应选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继用肝素或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蔓延。
症状起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至今仍为血管外科界所公认。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这与下肢静脉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关系:下肢静脉具有较多的静脉瓣,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的静脉压远高出身体其他部位。下肢静脉回流端赖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较缓慢。当无明显的静脉内膜损害时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静脉瓣膜袋里。血栓与血管壁无紧密粘连,易于脱落并可导致肺栓塞。70%的下肢血流经深静脉流回心脏,30%经浅静脉(大隐、小隐静脉)。浅静脉在大腿根部流入深静脉(股静脉)。因此,髂静脉、股静脉内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流阻塞后浅静脉将扩张,血流增加,以补偿深静脉的血流阻塞。于是出现大隐静脉曲张及患肢可凹性水肿。血栓形成在腘静脉者,小腿部肌肉压痛明显,前足急剧背屈时,诱发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霍曼斯氏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血管外科
华法林钠片
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心肌梗塞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草木犀流浸液片
1.治疗因创伤、外科:F术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肿胀。症状如:骨折、整形手术、静脉曲张、静脉炎等各种原凶所致软组织损伤肿胀。2.治疗各期内痔、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各种类型痔引起的出血、疼痛、肿胀等。
脑心清片
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