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流行性肌痛病因症状
补充说明:流行性肌痛病因症状
a******W 2021-08-05 17: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流行性肌痛病因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肿胀、疲劳迟钝等,通常伴有全身不适感。由于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建议就医以确定确切诊断并获得适当治疗。
1.发热
流行性肌痛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现象。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伴有出汗和食欲减退。
2.头痛
由于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脑膜,使颅内压增高,从而诱发头痛的发生。这种症状多为全头或局部阵发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颈部或肩部。
3.肌肉疼痛
当机体受到柯萨奇B组病毒入侵时,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会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力下降,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疼痛一般集中在背部、颈项部以及四肢等部位,且活动后加剧。
4.关节肿胀
如果存在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的情况,则可能会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包括关节。此时会引起滑膜增生肥厚,分泌大量积液,导致关节腔压力增大,从而发生肿胀的现象。肿胀通常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也可能影响小关节,伴随红、热等症状。
5.疲劳迟钝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复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身体消耗增加,进而引起疲劳迟钝的症状。这些症状常表现在感到疲乏无力,行动迟缓,甚至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感染指标,必要时进行脑脊液分析或肌酶检测。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或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4-01-22 05:3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流行性肌痛多由柯萨奇及埃可病毒1、6、9型引起。突然出现明显的胸痛和(或)腹痛。可为压迫性痛、刺痛、刀割样或撕裂样的疼痛。多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流行性肌痛可随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加剧,并可放射至颈肩及上腹部,肌痛轻重不一,严重者甚至引起休克,肌肉活动时肌痛加剧,肌痛多半在3~4日后消失,发热亦随之好转,本病多能自愈。偶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数周者。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痛,疼痛呈阵发性,活动时加剧,部分病例疼痛呈迁徙性。少数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昏、乏力等。 用复方氯唑沙宗、芬必得等治疗,多数患者均迅速康复。结论临床上几遇到突然发生,轻重不一,甚至是从未体验过的胸、腹剧烈疼痛,而相应部位脏器检查结果阴性者,均应考虑流行性肌痛的诊断。治疗原则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症状起因:柯萨奇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病毒颗粒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22~30nm,呈圆形颗粒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全长约6000~8500bp,构成病毒核心。外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含有病毒核酸编码的四种壳蛋白VP1~VP4。在5ˊ端结合一个病毒基因蛋白Vpg,在Vpg之后接着一段长约740bp的非编码区。柯萨奇病毒按照在乳鼠中病变的不同而分为A、B两组。A组原有24个血清型,其中第23型后来被划归艾柯病毒9型,尚存23个血清型。这些血清型皆可用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加以区别。A组病毒虽不具有共同的抗原,但有型间的交叉免疫性,如A3和A8、A11和A15、A13和A18之间可有交叉血清反应;相反,在6个B组病毒的血清型和A9之间,则有共同的群抗原。除少数毒株外,柯萨奇病毒不产生红细胞凝集素,因而不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来鉴定。 柯萨奇病毒对新生小白鼠有高度致病性,A组病毒引起骨骼肌广泛性肌炎和弛缓性瘫痪而于1周内死亡。B组病毒可引起灶性分布的肌炎,并可引起脂肪组织炎、脑炎、心肌炎、胰腺炎、肝炎和心内膜炎。乳鼠常出现全身震颤、痉挛和强直性瘫痪。较年长的小白鼠可耐受B组病毒感染,但可通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诱发胰腺炎。营养不良可使B3病毒在成年小白鼠中产生严重疾病,包括在心、脾、肝、脑中的持续性感染,淋巴组织萎缩。将有免疫力的小白鼠淋巴细胞转 移至营养不良小白鼠体内,可保护该小白鼠抵抗B3病毒,防止严重后果的产生。A7、A9和A16病毒亦可在猴肾细胞培养中生长,某些A组毒株可在人羊膜细 胞、Hela细胞或RD细胞株中生长,但A1、A19和A22病毒则未能在任何细胞培养中繁殖。猩猩和猴子感染后可不发病,病毒在咽部和血液中短暂出现,并通过粪便排出持续2~5周之久。A14病毒在成年小白鼠和猴子中引起脊髓灰质炎样病变,A7病毒在猴子中则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瘫痪。在细胞培养中,B组病毒可引起细胞病变。受染细胞变圆,皱缩,胞核固缩、反光,最后退化而脱落。A组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传染科、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