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引起
补充说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引起
a******W 2021-08-05 17:46
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巨球蛋白血症 泼尼松 地塞米松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巨球蛋白血症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膜抗原的自身抗体,进而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等。
2.感染因素
当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应答来对抗病原体,此时会产生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对自身的血小板造成损伤,从而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情况。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则需要配合医生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缓解。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要避免接触已知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果无法避免则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4.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体内产生攻击自身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加速而降低数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病情活动期,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蛋白分子量较大,因此具有高粘度的特点,容易导致红细胞凝集和聚集,影响到血小板的功能,使其寿命缩短,进而发生溶血现象。对于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两种方式,其中化疗常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以及氟达拉滨等抗代谢药;靶向治疗主要是通过阻断异常信号通路来控制肿瘤生长,例如伊布替尼、奥法木单抗等。
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以免加重出血风险。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避免接触已知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作的因素。
2024-01-16 04:0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