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补充说明: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a******W 2021-08-05 17:46
中性粒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球蛋白血症 靶向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副作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巨球蛋白血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靶向药等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或加速其破坏,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停用相关药物后通常可以恢复,但需谨慎调整用药方案。若患者对特定药物过敏,则应告知医生更换其他替代药品。
2.感染
感染时身体为优先对抗病原体,可能会暂时减少白细胞数量以节省资源,此时为了更好的抵御外来入侵者,机体会释放促炎症因子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加快成熟分化成中性粒细胞,从而达到快速增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巴韦林颗粒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产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抗体和/或细胞活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引起其损伤和功能障碍。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旨在调节免疫反应并减轻病情。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分化成熟为中性粒细胞,导致其减少。主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纠正异常造血,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年龄小于65岁且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首选方案。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淋巴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液中出现大量无功能IgM免疫球蛋白,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或促进其破坏。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疗法,常用药物有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2024-02-03 19:0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胃壁细胞、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伊曲康唑胶囊
深部真菌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浅表真菌感染如花斑糠疹,阴道念珠菌病、足癣、手癣、体癣等,亦用于AIDS患者隐球菌病的长程治疗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