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外寒内热的症状用什么方?
补充说明:外寒内热的症状用什么方?
a******W 2021-08-06 16:3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外寒内热的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麻杏石甘汤、荆防败毒散、葛根芩连汤、清金化痰丸、银翘散等方剂来调理。由于外寒内热属于中医辨证范畴,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后再进行治疗。
1.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辛温宣肺,开腠发汗,以祛风寒;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两药合用,一寒一热,使邪有出路而热得清。麻杏石甘汤主治外寒内热证,其病位在肺,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咳嗽气急、鼻煽等。
2.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中荆芥辛温升散,既可祛风解表,又能止痉,配伍防风则增强疗效;柴胡疏肝解郁,并能退热;茯苓、独活健脾利湿,且能胜湿以去痹;川芎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上述药物共同作用下,荆防败毒散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的功效,对于外寒内热证候具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3.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中葛根轻扬升浮,芳香透邪,既能升津液于肌表,又善解肌表之里实;黄连苦寒燥湿,清解里热;黄芩清泻肺热;炙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寒内热所致的表里俱实证,其病位主要涉及胃肠,常见腹痛、泄泻、呕吐等症状。
4.清金化痰丸
清金化痰丸中瓜蒌仁润燥滑肠通便;浙贝母清热化痰,肃降肺气;天花粉清热生津;陈皮理气化痰;黄芩清肺火;桔梗宣肺祛痰;枳实破积滞、消胀满;茯苓渗利水湿;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药物相互配伍,能够起到清热肃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缓解由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引起的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不畅、微畏风寒、常流清涕、咽痒、舌苔薄黄腻等症状。
5.银翘散
银翘散中金银花味甘性寒,疏散风热,芳香透邪;连翘辛苦微寒,清热解毒,共为君药;薄荷叶辛凉发散,协助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牛蒡子辛苦寒,清利咽喉,协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淡豆豉辛苦宣透,协助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芦根甘寒,协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共为臣药;荆芥穗辛散上行,配合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淡竹叶清热除烦,协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栀子清热泻火,协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马勃辛寒,协助连翘、牛蒡子清利咽喉;桔梗辛苦,协助牛蒡子、连翘清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亦可护胃,共为佐药。本品可用于外感风热、疫毒所导致的外寒内热,症见发热、头痛、口渴、咳嗽、脉数等。
针对外寒内热的症状,建议进行体温测量、血常规、胸部X光片等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治疗通常包括中药辨证施治,如麻杏石甘汤、荆防败毒散等。患者平时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024-01-17 09:2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热中是中医病症名。指内热。《素问·脉要精微论》:“粗大者,阴不足阳有馀,为热中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集解﹞引 李杲 曰:“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胃气不行,以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热中也叫内热,中医上又称为“火热内生”。顾名思义,内火(热)是和内寒相反的一类由于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产热过多所导致的疾病。产热过多,对人体而言有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两种情况。绝对过多是指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导致产热量超过正常的散热能力所导致的疾病;而相对过多,则是指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而导致产热相对过剩所导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