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皮肤温度升高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中枢性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此时机体为对抗感染而出现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进而表现为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
2.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持续高热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使机体处于产热大于散热的状态,因此会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针对中枢性发热,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给予物理降温,比如用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植物神经系统对体温调节失去控制,引起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热量散发,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体温上升。对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皮肤温度升高,建议患者放松心情,可通过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高代谢综合症,此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刺激了交感神经兴奋,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所以会引起皮肤温度偏高的表现。甲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甲状腺药,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情活动时,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会攻击身体内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包括皮肤下的血管,导致皮肤局部的血管炎,从而引起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针对皮肤温度升高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身体健康。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

2024-02-09 12: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常见于红斑性肢痛。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男女比率为1/13。

  • 症状起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血管运动中枢的某些障碍所致,故受累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有人认为是由于两侧肢体的浅表和深部动脉的血流增加,使皮肤循环量增加,皮肤发红而温度升高。扩张的小血管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样疼痛。也有人认为,本病与周围循环中五羟色胺增高,或皮肤微血管对热的反应过度缺乏血管正常收缩的对抗机理有关。此外,一些有害因子的作用,如皮肤慢性炎症、紫外线损伤、受冻、烧伤和擦伤等,都可使皮肤微血管的紧张性消失而诱致本病。偶有遗传性。本病常无明显病理解剖变化,不伴有局部组织的器质性异常和营养性改变。主要同时累及双足,少数仅累及足底、足跟、足趾,手足同时发病者仅占3.3%,常呈对称性。发作取决于皮温,皮温升高到临界温度(31.7~36.1℃)以上即引起发作,在各患者中临界温度点相当恒定。血管扩张和其后的充血是皮温升高的原因。然而,血流增加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症状一旦被温热诱发,即使用压脉带加压到收缩压水平以上使血流降到0时,症状仍可持续,提示病变的原因是皮肤痛觉纤维对热或扩张血管壁的张力的异常敏感性所致。发作时局部毛细血管迅速扩张、充血,局部皮温升高(可达35~37℃),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

  • 可能疾病:乳腺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巩膜炎  皮肤病  酒精中毒性肌病  红斑性肢痛症  

  • 常见检查: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靳培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刑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