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有哪些
补充说明: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有哪些
a******W 2021-08-09 16:23
中性粒细胞增高 溶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头孢克肟颗粒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与感染性炎症、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急性溶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进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1.感染性炎症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包括白细胞的活化和聚集。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吞噬细胞,在感染部位发挥杀菌作用,导致其数量增加。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则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2.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后,局部出现坏死物质和细胞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从血液循环中迁移至受损区域,以清除坏死组织和病原体。对于轻度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和疼痛;重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受损组织。
3.急性失血
急性大量失血会引起血液浓缩,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导致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增多。对于急性失血患者,应立即输注红细胞悬液以纠正贫血状态。
4.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补偿能力,导致外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增高。急性溶血的治疗通常需要静脉注射补液、电解质平衡调整以及相应病因特定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遵医嘱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干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的一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由于无效造血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骨髓移植,常用药物有地拉罗司分散片、芦可替尼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术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2024-02-11 10:1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多发人群:婴儿多见
典型症状: 溶血性黄疸 溶血现象 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溶血
临床检查: 溶血性黄疸 溶血现象 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溶血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