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区别
补充说明: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区别
a******W 2021-08-10 22:15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出血倾向 骨髓增生程度 增高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区别在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骨髓增生程度、血小板寿命以及治疗方式。
1.血小板计数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计数通常轻度升高,一般小于1000×10^9/L;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常超过1000×10^9/L。
2.出血倾向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可能有轻微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或鼻出血;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出血倾向相对较重,可能出现严重出血事件。
3.骨髓增生程度
通过骨髓活检可以评估两种疾病中骨髓细胞的增生情况。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骨髓增生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加;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骨髓增生则明显活跃甚至极度增生。
4.血小板寿命
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血小板存活试验可测量两种疾病中血小板的寿命。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寿命可能缩短;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寿命可能延长。
5.治疗方式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并预防出血即可;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使用降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阿那格雷、羟基脲等。
由于两者都与血液凝固功能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过度激化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2024-01-30 13:1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多为成人,小儿极少见,约5%的患儿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抗宫炎片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大黄 虫丸
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不孕症。3.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血淤头痛、高血压。4.血液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癌症:原发性肺癌、肝癌、宫劲癌。6.胃肠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7.外科疾病:创伤骨折、外伤疼痛、腰肢冷痛、坐骨神经痛、劳伤过度、腹膜炎、肠粘连、肛裂、周围血管病、颈淋巴结核、鹤膝病等。8.皮肤病:鱼鳞癣、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