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什么原因
a******W 2021-08-10 22:16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寄生虫感染 药物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巨球蛋白血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由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球蛋白血症、胃癌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寄生虫感染
当人体受到特定寄生虫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来对抗病原体,其中也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杀死并清除部分寄生虫。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通常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
2.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是由于药物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了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特定药物暴露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例如,如果发现对青霉素过敏,则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这是因为身体错误地将自身的组织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从而引起炎症和免疫细胞的异常增殖。SRL的治疗可能涉及激素类药物,如,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病情活动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骨髓中浆细胞过度增生,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腔进入血液循环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化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应用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药物。
5.胃癌
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可能会分泌一些促炎因子,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此外,肿瘤本身也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病变效果较好,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能提高治愈率。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相关生化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必要时,消化内镜检查如电子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有助于了解胃肠黏膜状况,进一步排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2024-02-24 21:4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面游风等病证范畴。
螺旋霉素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各种感染:1.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肺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耳炎、颊口部感染等。2.泌尿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前列腺感染等。3.骨科:骨髓炎等。4.寄生虫感染: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5.其它:皮肤软组织感染。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硫酸羟氯喹片
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有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